江西 “四个依托”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部职工  综合素养  江西省  执法责任追究  制度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  规章制度  全面创新  描述: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综合素养,江西省萍乡市民宗局以“四个依托”全面创新民宗工作水平。一是依托规范的制度建设,强化担当意识。及时全面清理历年规章制度、统一汇编成册,完善执法责任追究、公务接待等8项制度,建立普法责任、风险岗位廉政职责等4项制度,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二是依托培训工作平台,强化提升意识。形成以党校为主阵地、民族宗教
安源区发展休闲农业纪实
作者: 宋桥萍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闲农业  旅游路线  乡村旅游  区位优势  精细管理  旅游景区  源区  示范点  描述: 近几年来,萍乡市安源区以申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示范点为契机,依托红色资源、生态山水和区位优势,精心编制和规划乡村旅游路线,精致建设休闲农业示范点,精细管理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服务成效,形成了以安源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游,城郊、五陂为重点的宗教文化游,高坑、青山、城郊为重点的休闲度假、生态体验游的旅游大格局,涌现了一大批以观光采摘、农家乐、科普示范等为特色的休闲农
江西省傩舞文化校园传承研究
作者: 刘向东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校园传承  傩舞  描述: 傩是我国古代原始的一种宗教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祭祀仪式,其融合了多种民俗和艺术形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表达了古代人民的一种信仰。傩舞文化具有重要多种艺术特点,是一种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因此,在傩舞文化逐渐流失的今天,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保护,本文通过对傩舞文化的校园传承方式和策略研究,以江西萍乡为例,对我国傩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于农村宗教活动的调查
作者: 吴少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教群众  无神论  宗教政策  宗教活动  萍乡市  宗教信仰自由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活动场所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万载县  描述: 关于农村宗教活动的调查●吴少华最近,笔者在对萍乡市、宜春地区两地农村调查中发现,过去靠行政手段强行控制的宗教活动现又重新抬头。在一些地方,宗教活动还相当频繁,信教人数急剧增多,这已成为当前农村思想领域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必须予以妥善解决的新情况,新...
关于汝州市风穴寺宗教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李健,邢滨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汝州市  风穴寺  建议  开发  宗教旅游  描述: 汝州市风穴寺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极具宗教旅游开发价值。分析了风穴寺旅游开发的现状,指出当前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说文解字》虫部字的宗教文化意蕴
作者: 易志文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字  张舜徽  宗教文化意蕴  许慎  说文解字注  五行志  昆虫  子曰  虫部  段玉裁  描述: 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作者首创五百四十部,对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进行了阐释.
道在江西
作者: 龚鹏程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近年来龙虎山道教仪轨逐渐恢复完善,南朝陆修静建立的较完善的斋醮仪轨对后来龙虎山地位之确立乃至江西道教在全国的地位及影响力,均有极大帮助。 传说汉代张道陵由淮入鄱阳溯江至贵溪,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将该地称为龙虎山。 道教乃我家传之学。这年头,其实已很少人有什么家学,而我之得以亲灸道学,说来还多亏了这个乱离的时代。原因是:1949年,江西龙虎山张恩溥大真人逃难,在广东韶关碰上我大伯龚乾升,两人既投契又是老乡,遂拜了把,同来台湾。可是抵台以后,人生地不熟,又无宫庙基地,弘教事业一时竟难拓展。幸而台湾当时仍仿旧例,封孔子后裔孔德成先生为衍圣公、封张真人为63代天师,继承其宗风,以维道统,所以天师仍维持了个“嗣汉天师府”。我大伯则任他秘书长,闲暇时又多来我家议商教务。因我父开餐馆,便于邀人来此聚谈也! 伯父之后,族兄龚群也续任其秘书长多年。天师羽化后,又翊赞64代,尽心尽力,且推动两岸道教交流,贡献厥伟。故于今大陆道教界老一辈人说起“龚长老”仍多感佩。 我则生来多病。老家习俗,都说这种难带的小孩要过继给神明或僧道做契子,遂拜了天师为义父。童丱游嬉,乃因此多在道坛宫观间。耳濡目染,略知一二。尔后道教衰微,我又于1989年,与族兄等兴办“中华道教学院”,对道教事务自然就更娴熟了。两岸道教之交流,也可以说是在我手上才正式开展起来的。 本来我老家在吉安,该地就有武功山之道教遗迹。每返老家,也常道经庐山、南昌西山等地。若往鹰潭一带去,则总要迂道返回龙虎山去向老天师像叩头。故对江西道教殊不陌生,不限于书本子上的文献知识。江西自古巫风就盛,舞傩以驱鬼逐疫,是直到现在都还极为流行的,风气盛于他省。但我要特别提醒读者:一般人看道教,或许觉得它与巫觋类似,学界也不少号称研究道教的朋友老是把巫视为道教的源头或一部分,但实际上道与巫是两回事。道教之兴起及发展,恰是以消灭巫为重点之一的。 东汉顺帝期间,豫章太守栾巴,《后汉书》说他“素有道术,能役鬼神,乃恶毁坏房祀,剪理奸巫。于是妖异自消。百姓始颇为惧,终皆安之”,就是明证。葛洪《神仙传》也记载了他过宫廷湖以符斩杀妖巫的故事。所谓房祀,就是民间祭拜的鬼神,巫即迎神降鬼、助人祈禳的一类人。而栾巴这种道术之士,正好是要治理巫鬼的。后世天师道等各派道士之所以被政府重用,除奸巫、堕淫祀,便是他们主要的职责;而栾巴之类道术士,即是他们的前辈。 可是栾巴还不是最早的。江西道教渊源可以上溯至黄帝时的乐官伶伦,据说他曾隐居西山洪崖。其次是驾鹤成仙的周灵王太子晋,亦曾憩于西山鸾岗。到周威烈王时,楚人匡俗在南障山隐居飞升,留下茅庐。该山遂被人称为庐山,又称匡庐。秦始皇、汉武帝都登过庐山,望气求仙,故庐山又有神仙庐之称。秦隐士华子期则居丹霞山,汉昭帝时仙人浮丘公及弟子亦在该山修道。东汉桓帝时因有麻姑成仙的故事,该山又称麻姑山。峡江的玉笥山,则据说是因汉武帝曾于该地受西王母白玉笥上清宝箓图而得名。再就是西汉末年九江人梅福,他本是经生,治《尚书》《谷梁传》,因上书成帝数王莽之罪而不见纳,挂冠隐居豫章城南青云谱。 诸如此类,虽真伪揉杂,半真半假,但亦可令人想见江西道风早在秦汉以前就很盛了。这些“仙人”,以修真、隐居为主,与巫觋降神祈福、诈哄民众的作风也显然不同。 汉代,江西修道之风更昌。除人数众多之外,已形成几个特点。一是颇有女仙传说。如上文提到的麻姑,葛洪《神仙传》说她十八九岁已得道,能掷米成珠,自言曾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又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诞,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遂传下“沧海桑田”、“麻姑献寿”等成语。又,赣南金精山另有张丽英成仙故事,说她是西汉初樵夫之女,得道飞升,传下《金精十八章》。这位女仙,现在知名度不高,但宋真宗曾封金精山为第三十五福地,徽宗则封张氏为灵泉普应真人,足见当年颇有影响。 另一特点是修道往往有家族性,与其他地方隐居求仙者常常“弃妻子入山”不同。如武功山就因武姓夫妇在此修道而得名。在葛仙山、閤皂山等处修炼的葛玄,也是家族式的修道者,后裔就有前文所说过的葛洪。上饶灵山亦复如此。东汉延熹年间河南人胡昭携家南渡,在此隐居采药炼丹,济世活人。侄儿胡超,据说炼就出世法,有回生丹药,成仙后不知所踪。至西晋泰始元年,忽下降治好太子奇疾,又腾空而去。帝遂封为真人,以灵山拥笔峰为道士仙峰。 家族式修道人的代表,是张道陵家族。他本是江苏丰邑人,云游天下,到过安徽、河南各处,据说曾由淮入鄱阳,溯江至贵溪,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故将该地称为龙虎山。然后入蜀降妖伏魔,其子张衡、其孙张鲁逐渐建立了一个天师道政权。等到该政权被曹操灭了以后,张鲁之子张盛又回到江西定居,一直传到现在,与山东孔家并称海内两大世家。 综合这些特点,我们甚至可以说:江西是我国道教最早发达的地区。晋代天师道在江南的发展,不尽出于张鲁一系,于吉、杜子恭均与张道陵张鲁无关。杜子恭弟子孙泰、孙泰之侄孙恩、或世奉五斗米道的王羲之家族亦然。倒是王羲之与王凝之都担任过江州刺史,可能对江西道风有些影响。另外就是陆修静,他在庐山建简寂观,整饬道教科仪斋法,辑比道书,影响无与伦比。现今道教文献总汇《道藏》的基本规模和框架,即奠定于此。 王羲之、王凝之、陆修静的主要活动区均在江西北部庐山、九江一带。南昌一带影响最大的是许逊、吴猛。这两人,或曰许逊是师、吴猛是徒,或说相反。吴以治病为主,许逊则有斩蛟治水之功,并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于洪州西山举家拔宅飞升,时人为建玉隆万寿宫,且开始推广许真君信仰。晋代在江西建有道观52所,祀许真君的就有13处,可见其盛。 活跃于江西中北部的则是东汉末年到魏晋间的葛玄。他来往于南昌、萍乡、修水、铅山、少华山等处,据说是采药炼丹,而最终在閤皂山得道。葛玄与其重孙葛洪都以炼丹著称,属于丹鼎一脉,可是后来閤皂山被视为灵宝派的祖庭,葛玄被推尊为灵宝始祖,称为太极仙翁,其实是与葛玄另一重孙葛巢甫有关。 古灵宝经,于东汉末已出世,葛玄是重要的传承者。但大肆增演、制作,使灵宝风教大行,却是葛巢甫之功。因其修炼方法主要是科仪斋蘸,士庶便从,有礼仪化倾向。不像上清派存神静思,偏于内养,也不像丹鼎派要花许多钱去筑炉购药,故易于推广。同时,此派与治病、养生、成仙等“自了汉”的态度不同,是讲究“普度一切天人”的,这种济度思想颇切合一般人想替亡父母亲人祈福超度的心理,故于东晋末、刘宋初信奉者日多,其斋戒仪轨也逐渐成为后来各派效法的对象。 目前葛玄的崇拜有分化现象,葛仙山专拜葛玄,閤皂山以灵宝科仪为主。不过葛仙山也不炼丹,仍用符箓。山顶上祀葛仙的大殿上,就悬挂着三十六道天师符,黄表纸,上钤朱文大印。它与世俗所见符箓不同,乃天师独擅之艺,只有天师才获传授。犹如某些武术门派中,只有掌门人才能拥有某种武功一般。天师在台,暮年登坛画符作法渐觉吃力,族兄龚群随之既久,便传给他,有时且由他代笔。天师羽化后,此符法才再由龚群兄回传龙虎山。我在龙虎山见一殿中展示符图,便也有仿天师符样式的。可是展出的,只是依样画葫芦,不知这符需要配合口诀和功法,用的笔更非世俗所知,乃是竹笔,因此所画绝不相似。葛仙大殿上挂的,则是我族兄龚群之手笔,我一见即能分辨的。 江西中东部则以天师道为主。张盛于晋永嘉年间返回龙虎山登坛传箓,建正一观,被推尊为第四代天师。子孙相继,皆有道法。 不过,张道陵先在江西修道,后来进入四川,张盛由此方迁返江西祖居地,均只是张家自己的说法,或晚出文献所载,与其他材料未必尽能吻合。张家南下龙虎山的时间,也有在汉末或、西晋末,乃至在隋唐的不同考证,近年还有人依考古发现,主张张盛并未南下,而是卒于洛阳。 当然,这些考证都不能动摇张氏家族已于晋宋年间在江西龙虎山附近逐渐发展的事实。只不过,当时由北方铩羽而南的张氏家族才刚于此立稳脚跟,影响尚不显著罢了。晋宋南北朝时期,北方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寇谦之,南方的代表人物是陆修静,张家还谈不上。 但陆修静对后来江西道教在全国的地位及影响力,乃至对龙虎山地位之确立均有极大帮助。其一是改造了张道陵以来的天师道五斗米道道法,吸收灵宝,建立了较完善的斋醮仪轨,分九等斋十二法,扩大了天师道道法内容,也促使后世天师道与灵宝法一直有较亲和的关系。 其次是整理道经,区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的体系。其《三洞经书目录》不但是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专著,为后世《道藏》之基础。而且道教正如我在上文所介绍,本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制度化宗教,山头林立,各山各有修道人,或炼丹或养气或求仙或帮人治病,群峰分峙,道法各异,也不相统属。陆修静才把各派不同的经典,用一个三洞四辅的松散框架整合起来。虽松散,但有整体性,各种不同的修道法门才开始被整合成“一个”道教;虽整合,而又松散,所以道教内部仍可保存各道其道的差别,分流并进,既独立又融合,故是极伟大的贡献。 宋时龙虎山“张天师”体系确立,天师职位世袭,现任龙虎山道长张金涛为全国人大代表。 龙虎山上清宫唐代名真仙观,宋真宗时设授箓院,后被视为最正宗的符箓传承体系,至今仍是天师道授箓之处。 道教某些教派是不见尸、不临丧、不与祭,但现在龙虎山的道士亦协助丧家超荐亡魂,做祭奠法事。 三清山飞仙台为明代建筑,民间传说这里是各路神仙来三清山迎仙、会仙、飞仙的地方。 三清山三清宫创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现存石结构建筑为明代所建。 道教典籍经过“文革”毁弃民间遗存极少,葛仙山道长李绍华近年搜集了不少清代道教典籍。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2年7月号)
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作者: 张晓英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化的、生活化的。民俗的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认识到这一重要校外课程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这种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民间艺术,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它、发扬这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 萍乡——古之吴楚通衢,今为赣西明珠,历史悠久,人文蔚起。吴楚文化的相互浸染,构成了萍乡风格独具的民风民俗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它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宗教与民俗风情为一体。尤其是萍乡作为中国“傩文化之乡”,其傩文化魅力无穷。逢年过节,人们就会穿起傩服,戴上千姿百态的傩面具,唱起傩歌,跳起傩舞;或舞起龙灯,耍起狮子,庆祝节日。那欢快热闹的锣鼓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还有那丰富秀丽的刺绣,各式各样的剪纸、编织、风筝、旱龙船、蚌壳灯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这些民间艺术就是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我们成立了地方课程研究课题小组,对它们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用它们来充实我们的课堂。
杨岐宗海外流播考
作者: 袁新忠,杨永俊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杨岐宗  流播  海外  描述: 杨岐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个重要流派,由北宋方会禅师创立。杨岐宗创立后经过几代传承,势力日渐宏大,影响愈发深远,不仅在中国禅林形成了席卷包举之势,而且跨出国门,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于欧美广为传播。杨岐宗能在海外广为流播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方面包括,杨岐宗一枝独秀的崇高地位,有利于其宗风的远播;在五家七宗中,杨岐宗风独特,最具灵活性,故易为异域文化所接受;杨岐宗高僧辈出,弟子门徒遍及天下,易形成天下学禅者影从的优势。外因方面有宋元统治者对杨岐宗的大力支持,并受益于宋元时期比较宽松的特殊政治环境,也与宋元时期我国海上交通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正式成立
作者: 谭础麟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筹备委员会  副主任  爱国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萍乡  会议精神  江西省  天主教  代表会议  工作任务  描述: 江西省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1981年12月20日,在萍乡市城内举行了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首届代表会议。会议总结了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委员会一年多来的工作;确定了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今后的工作任务;传达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江西省天主教爱国会有关会议精神;制定了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章程;选举了萍乡市天主教爱国会首届委员会。会议期间,江西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舒孜汉同志代表江西省天主教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代表们讲了话,他着重讲了对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体会。与会代表
首页 < 1 2 3 4 5 ... 10 11 12 尾页
背景装饰 背景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