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傩文化艺术形态研究*
作者:
王洋,王安琦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态研究
萍乡
“活化石”
传统文化形态
傩戏
戏曲艺术
描述: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江西的巫傩文化集中在萍乡、婺源等地区,萍乡的傩戏更是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湘东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艺术之乡”,并已向国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主要从萍乡傩戏的滥觞及历史沿革,萍乡傩戏的社会功能及其潜在的族群意识,萍乡傩戏的艺术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对傩戏的生成土壤、宗族观念、民俗因子等进行研究,其视角涉及戏曲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萍乡的傩文化,集合了民俗、宗教、民间音乐等多元因素,是不可多见的复合型文化承载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质,而其中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更是具有深入挖掘的学术意义。
萍乡傩面具探索
作者:
王晓玢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萍乡
样式
面具
傩
风格
描述:
萍乡傩,以逐疫驱邪,御灾捍患为目的,既有浓厚、神秘的色彩,也有娱神娱人等功能。萍乡傩之所以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傩面具、傩舞和傩庙这三大宝。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傩文化成为多元宗教、民俗歌舞以及面具艺术相融合的复合文化形态。它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蕴含着浓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傩面具植根于民间,凝聚和积淀了世代民众的审美情趣,更反映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深深烙下历史时代的印记。中央美术学院梁任生教授在参观萍乡傩面具展览后说:“江西萍乡傩面具很精彩,其中有的更具人物特色,也是以当地百姓形象为依据着力创作的形象。”
探索宗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推进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第六届宗教社会学论坛综述
作者:
高梦琪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2018年5月6日至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岐宗教学研究基地承办的"宗教与社会秩序——第六届宗教社会学论坛"在江西萍乡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云集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与学术机构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收到论文37篇,围绕核心议题"宗教与社会秩序"展开了具有广度与深度的研究与探讨。其内容既包括宗教学理论层面的辩证分析,又兼备具体宗教现实层面
萍乡十二神兽傩面具艺术与文化源流研究
作者:
何亮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萍乡傩面具
十二神兽
艺术
文化源流
描述:
傩面具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宇宙自然的探索。通过研究傩面具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古代先民的宗教、民俗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等。十二神兽傩面具是中国傩面具发展中的重要节点,是古代先民由兽形崇拜转变为人形崇拜的重要历史佐证,也是萍乡傩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的历史佐证。目前,在萍乡发现的十二神兽傩面具是中国最珍贵的傩面具之一。
探索亮点纷呈的宗教工作模式:记江西省萍乡市民宗局
作者:
暂无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描述:
萍乡市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湘赣两省边界,紧靠长株潭,对接长珠闽,是江西对外联系的西大门。这里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源地。杨岐宗祖庭杨岐寺便坐落于萍乡市的杨岐山脚。
吴头楚尾的萍乡寺庙文化研究
作者:
曾萍,梁贵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萍乡
寺庙
宗教
描述:
号称"吴头楚尾"的萍乡拥有极具特色的寺庙文化。本文将指出萍乡寺庙文化的三大特点:寺庙道观历史悠久;多佛道混杂性质的寺庙道观;含原始宗教气息的众多寺庙。
萍乡天符宫:传承道医的千年古观
作者:
欧阳镇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末三国
萍乡
传统
传承
描述:
江西自古就有道医同源的传统,如汉末三国时董奉“杏林春暖”的佳话,魏晋时许逊“悬壶济世”的美谈.而萍乡天符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有着深厚道医传统的道观.在萍乡地方志书中有两段文字记载了天符宫的历史:一段是《萍乡县志》卷2:“天符宫在城南二里许山上,邑人呼为高山庙,山顶有井,晋太和年间,民多疫,乞水于井获愈,邑人肖居斋立庙.”另一段是《萍乡地方志》:“萍乡高山庙位于办事处1.1公里山坡边缘,环城路南侧,东临宝塔岭,南连市苗圃,西靠漆山里,晋太和年间(366),建天符宫于高山顶,故名.”
江西萍乡基督教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做法与启示
作者:
杨晴,袁兆康,黎天荣,袁新忠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艾滋病防治
基督教
描述:
基督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传入我国历史已逾千年。我国基督教教会信徒众多,分布广泛,各年龄、阶层均有分布。信徒群体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对艾滋病及其防治知识了解程度不尽一致。因此,推动基督教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基督教信徒这一特殊群体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发挥信徒联系广泛的特点,通过他们向社会大众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组建关爱小组,参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救治与临终关怀,探索宗教团体参与艾滋病防治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