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导航

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
作者: 龚慧明,贺浩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雄性不育  育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从该材料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育性转换规律、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作者: 贺浩华,余祥健,傅军如,黄文新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花习性  观察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和遗传分析
作者: 黄廷友,王玉平,马炳田,马玉清,李仕贵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显性上位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显性核不育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PDGMSR)是在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其育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一对是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另一对是显性上位恢复基因(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er gene,Rfe)。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本实验用一个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有恢复能力的水稻品种E823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配制杂交组合,将(萍乡核不育水稻/E823)F2作为定位群体,根据F3株系的育性分离,选择育性分离株系对应F2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efrfe和Ms-pms-pRferfe)构建可育池,用对应F2株系中的不育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ferfe或Ms-pms-prferfe)构建不育池,将显性上位恢复基因Rfe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RM311和RM3152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3.6cM。根据已有的Ms-p的定位结果,合成10染色体部分微卫星引物,对不育单株进行分析,发现RM171和RM6745位于M...
温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作者: 龚慧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育性转换  温度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作者: 龚慧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育性转换  光照长度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2 h处理和对照组,育性没有发生转变,但15 h的处理,育性为可育。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和遗传分析
作者: 黄廷友,王玉平,马炳田,马玉清,李仕贵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显性上位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显性核不育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PDGMSR)是在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其育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一对是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另一对是显性上位恢复基因(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er gene,Rfe)。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本实验用一个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有恢复能力的水稻品种E823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配制杂交组合,将(萍乡核不育水稻/E823)F2作为定位群体,根据F3株系的育性分离,选择育性分离株系对应F2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efrfe和Ms-pms-pRferfe)构建可育池,用对应F2株系中的不育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ferfe或Ms-pms-prferfe)构建不育池,将显性上位恢复基因Rfe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RM311和RM3152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3.6cM。根据已有的Ms-p的定位结果,合成10染色体部分微卫星引物,对不育单株进行分析,发现RM171和RM6745位于Ms-p的两侧,距离分别为0.3cM和3.0cM。根据10染色体的测序结果,将Ms-p界定在约730kb的范围内,并构建了Ms-p的电子重叠群。植物显性核不育的育性恢复机理存在“复等位基因”和“显性上位互作”两种假说,贺浩华等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证明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属于“显性上位互作”。理论上认为,确定其遗传机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基因定位,如果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位于同一位点,则其遗传机理属于“复等位基因”,否则为“显性上位互作”。本实验将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不同的位点,用基因定位的方法证实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属于“显性上位互作”。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作者: 龚慧明,贺浩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败育机理  基因定位  遗传机制  显性核不育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作者: 贺浩华,刘宜柏,蔡跃辉,余秋英,李季能,刘建萍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作  遗传模式  复等位基因  显性  不育性  恢复基因  上位性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描述: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背景装饰 背景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