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和遗传分析

日期:2020.10.16 点击数:3 来源:暂无

【类型】期刊

【题名】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和遗传分析

【基金项目】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group development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irt0435) and superexcellence doctorial dissertation fund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200054)

【作者】 黄廷友,王玉平,马炳田,马玉清,李仕贵

【关键词】 显性上位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显性核不育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摘要】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PDGMSR)是在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其育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一对是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另一对是显性上位恢复基因(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er gene,Rfe)。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恢复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本实验用一个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有恢复能力的水稻品种E823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配制杂交组合,将(萍乡核不育水稻/E823)F2作为定位群体,根据F3株系的育性分离,选择育性分离株系对应F2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efrfe和Ms-pms-pRferfe)构建可育池,用对应F2株系中的不育单株(基因型为Ms-pMs-prferfe或Ms-pms-prferfe)构建不育池,将显性上位恢复基因Rfe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RM311和RM3152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7.9cM和3.6cM。根据已有的Ms-p的定位结果,合成10染色体部分微卫星引物,对不育单株进行分析,发现RM171和RM6745位于Ms-p的两侧,距离分别为0.3cM和3.0cM。根据10染色体的测序结果,将Ms-p界定在约730kb的范围内,并构建了Ms-p的电子重叠群。植物显性核不育的育性恢复机理存在“复等位基因”和“显性上位互作”两种假说,贺浩华等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证明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属于“显性上位互作”。理论上认为,确定其遗传机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基因定位,如果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位于同一位点,则其遗传机理属于“复等位基因”,否则为“显性上位互作”。本实验将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定位在水稻10染色体不同的位点,用基因定位的方法证实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属于“显性上位互作”。

【年份】2020

【期号】第7期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绵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背景装饰 背景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