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凤浩《黄豆瓣儿曲》
作者:
王新弟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笔记
流人
诗
卜奎
豆瓣
描述:
王新弟 布哈特市良马,每七八月间闻黄豆瓣儿声辄嘶鸣不食,圉人莫能制。其去也,绝尘而驰。蓦山越涧,弗复循故道。迹者至,虽强之归,无如何也。黄豆瓣儿,身黑色,臆黄。索伦语,达克登郭尔。 豆瓣儿飞复飞, 朝食草子暮草栖。 飞飞高高复飞下, 王孙挟弹不得射。 豆瓣儿乐莫乐, 人家燕雀工处幕, 汝独仓皇止屋角, 纥干山头风雨恶。 豆瓣儿何处啼, 啼复啼时时可悲, 一声两声乌夜怨, 三声四声马肠断。 不愿络黄金鞍, 亦不愿守苜蓿肥。 但愿主人视我鸱鸢啄疮肉, 忍为牧厮厩卒日夕相嘲箠。 吁嗟乎!豆瓣儿! 流放地竞有如此奇鸟! 流放地竟有如此痴马! 奇鸟奇在其日夜悲啼,竟能够让马儿想到家乡,嘶鸣不食,肝肠欲断;痴马痴在只要一听到奇鸟的叫声,便不顾一切,穿山越涧,往自己的家乡飞奔。连管马的“圉人”都无法制止。 今天的卜奎还有这种鸟吗?倘若有,它们现在正在哪片树丛里飞徊? 今天的卜奎还有这种马吗?倘若有,它们现在正在哪片草原引颈怅望? 这首诗的作者刘凤诰,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石观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其间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学政,充当过湖北、山东、江南等省的乡试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赏加太子太保。嘉庆十四年因生员联号舞弊,而“公未及觉察事发被议”而遭弹劾,遣戍卜魁。刘凤诰博古通今,作诗讲“寄托”,是一位才华出众、经世致用的学者,其书法秀劲、清丽,独步一时。著有《存梅斋集》、《五代史补法》。 像刘凤诰这样的大学者、诗人,在流放地经过精神的修整后,自然也进入了文人惯常的又一种生活方式:吟诗坐赋。其文笔曾盖天下,连乾隆皇帝都曾为之惊艳的刘凤诰,写起诗来,自然是如烹小鲜。为此,他在流放地曾留下了如《龙江杂诗》、《秋日望边》、《朵颜卫铜印歌》、《鹿尾四十韵》、《炕五十韵》等诸多佳什名篇。较之这些作品,《黄豆瓣儿曲》在艺术上还称不上是他的上乘之作,但,这首诗却较好的体现了他一而惯之的讲求寄托的诗风,同时,也可以让读者从中窥见他隐秘的心曲。 豆瓣儿飞复飞, 朝食草子暮草栖。 一个自由自在的鸟儿! 一个食在草间,睡在草间的鸟儿! 诗人在这里用“飞复飞”这一形象的动作来描摹黄豆瓣儿鸟,流露出来的是他对于自由的渴望与歆羡。 飞飞高高复飞下, 王孙挟弹不得射。 黄豆瓣儿鸟活得是多么智慧!它们忽高忽下得飞着,令那些“王孙”毫无办法。想想自己,本来身为考官,却因考生联号舞弊骗过了自己,而被冠以“未及觉察”的罪名发至卜奎。曾经自以为绝顶聪明,但与鸟儿相比,自己活得是多么愚笨啊! 豆瓣儿乐莫乐, 人家燕雀工处幕, 汝独仓皇止屋角, 纥干山头风雨恶。 刘凤诰在这四句诗中,显然进行了立场的转换。久居官场的他,命运直跌流放地。在发配的路上,他一定看到与听到了许多不平,使他对平民百姓产生了极大的同情。于是,他把这些对不平的愤懑与同情的表达,都寄托在黄豆瓣儿鸟的身上。他在诗中不无同情地指出:看看人家住的是什么?而你们住的是什么?这种情感是流放地赋予这些被流放的朝廷命官的收获之一。想想看,倘若没有他们的流放,他们会想到人世间还有这么多的不平吗?说到这里,也该提醒那些正在在朝为官的人要“乐莫乐”,一旦像刘凤诰他们那样被贬,命运该面对怎样的生活,大概不难想像。 豆瓣儿何处啼, 啼复啼时时可悲, 一声两声乌夜怨, 三声四声马肠断。 这黄豆瓣儿撕心裂肝的悲啼,不仅让黑夜漫布幽怨,而且让马儿肝肠欲断,更让离乡之人沧然泪下。因为,黄豆瓣儿的叫声,就是牵扯游子心肺的家乡之声啊! 不愿络黄金鞅, 亦不愿守苜蓿肥。 但愿主人视我鸱鸢啄疮肉, 忍为牧厮厩卒日夕相嘲篓。 吁嗟乎!豆瓣儿! 诗的最后几句写的是马,在作者笔下,忽而写得马变成人,忽而写的人变成一匹马。思乡的马儿,不留恋黄金的缰绳和肥硕的牧草,朝向家乡,昼夜嘶鸣。并希祈主人理解,就当是猫头鹰与老鹰在啄它身上的疮肉时,因疼痛而发出的叫声,不要再因为这叫声叱骂和鞭打它了。读到这里,哪个背井离乡之人能不在心中潮涌着泪水?其情其感,绝不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之下。 在流放地写黄豆瓣儿的诗人绝非仅仅是刘凤诰一人,据我所知在l、奎流放的安徽长天的程烘,天津知府张光藻等人,都曾以《黄豆瓣儿》为题留下过诗篇。这不单纯是这些流人在流放地的同悲同戚,我以为这更是他们在流放地精神的一种涅槃,以及他们面对苦难的一种超越。苦难对人的影响有三:下者埋怨命运不公,中者以此为改变命运的动力,上者在体会苦难之中理解了别人的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的苦难之时忘记了自己的苦难。我们今天在读着这些流放文人的诗作时,想像着身负着屈辱的他们,却用悲悯的目光抚摸人间苦难,进而发出同情的呻吟,这不仅仅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也是文化流人遗留在卜奎的一种美丽的情感。吁嗟乎!豆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