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导航

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反渗透法去除煤矿矿井水氟化物的试验研究
作者: 张超,王吉坤,王宏义,李红伟,王立国,杜松,黄荣法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矿井水  氟化物  反渗透  除氟性能  描述: 为了确保煤矿矿井水出水氟化物质量浓度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采用RO反渗透法净化矿井水,研究了矿井水pH、盐质量浓度、系统压力及进水温度等主要因素对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井水pH增大、矿井水盐质量浓度增大、系统压力增大、进水温度升高,除氟率均逐渐降低;为确保出水氟化物质量浓度小于1 mg/L,需将矿井水进水pH调至小于8,进水盐质量浓度调至小于5 g/L,反渗透系统压力控制在1.5 MPa以下,进水水温控制在60℃以下。
臭氧催化氧化对固定床蒸氨脱酚废水COD去除效果研究
作者: 张超,王吉坤,王宏义,李红伟,王立国,杜松,黄荣法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正交试验  臭氧通气量  催化剂投加量  臭氧催化氧化  单因素试验  臭氧浓度  描述: 为了获得最佳的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参数,采用1 t/h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臭氧通气量、臭氧浓度及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工艺条件的影响主次顺序及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进行连续试验80 h,进一步考察了最佳工艺参数下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工艺条件(即臭氧浓度、臭氧通气量、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均有很大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随着臭氧通气量、臭氧、催化剂投加量增加,在同等条件下COD去除率越大,但相应的处理成本会增加,最终选择臭氧通气量为1.5 m~3/h≤臭氧通气量≤2.5 m~3/h,臭氧浓度为150 mg/L≤臭氧浓度≤250 mg/L,催化剂投加量选择为20 kg/t≤催化剂投加量≤30 kg/t。通过正交试验发现,3种臭氧氧化条件对COD去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臭氧浓度>通气量>催化剂投加量,验证了上述单因素试验结果,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臭氧通气量2.0 m3/h,臭氧浓度250 mg/L,催化剂投加量30 kg/t。最后采用1 t/h臭氧氧化装置,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对脱酚蒸氨后废水进行连续臭氧氧化试验80 h,COD去除率稳定在43.5%左右,反应后可生化性(B/C)稳定至0.4以上,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及难度。证明臭氧氧化工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紫外-芬顿法预处理固定床气化废水试验研究
作者: 张超,王吉坤,王宏义,李红伟,王立国,杜松,黄荣法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2O2投加量  可生化性  紫外芬顿  紫外灯功率  FeSO4投加量  COD去除率  描述: 为了提高生化单元入水可生化性,采用紫外-芬顿法预处理固定床气化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法分析了H 2 O 2 投加量、FeSO 4 投加量及紫外灯功率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对COD去除率及可生化性影响都较为显著,最佳工艺参数为H 2 O 2 投加量22 m L/L,FeSO 4 投加量2.7 g/L、紫外灯功率为2.5 kW;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进行72 h连续试验,COD去除率为50%~54%,出水可生化性为0.4~0.43,处理效果稳定。
活性氧化铝对矿井水除氟性能的试验研究
作者: 王吉坤,蒋雯婷,杜松,黄荣法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再生  煤矿井水  除氟性能  描述: 为了促进活性氧化铝在矿井水除氟工艺中的有效应用,分析了活性氧化铝粒径、pH、吸附时间、填充量、流速和再生次数对除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2 mm,2~3 mm、3~5 mm三种粒径的活性氧化铝,粒径1~2 mm的活性氧化铝除氟率最高,可以达到85%;选用1~2 mm活性氧化铝进行连续吸附试验,在pH 5~6的条件下,除氟率达到最大值88%;除氟率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当吸附时间达到48 h后,除氟率下降显著;填充量的提高可以在较长吸附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除氟效果,而滤速的提高会导致除氟率的下降;活性氧化铝的除氟能力会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经过5次再生后连续吸附60 h的除氟率相比未再生的活性氧化铝下降5%。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
作者: 杜松,金文标,王吉坤,董卫果,黄荣法,刘宁,牟伟腾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煤化工高含盐废水  MgO  催化臭氧氧化  Al2O3催化剂  COD去除  描述: 为分析非均相催化臭氧处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影响因素,采用氧化铝粉末为原料制备了MgO-Al2O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其微观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表征,以废水COD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臭氧单独氧化和以MgO-Al2O3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催化剂和臭氧的投加量对催化臭氧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gO-Al2O3催化剂表面不平整,含有金属氧化物MgO,比表面积较大,为153.5 m2/g。臭氧单独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5%和61%,后者对COD的去除效果更好。催化剂和臭氧的投加量均会影响催化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适当增大二者的投加量,可提高COD去除效果,但过量后,去除效果并不会显著提高,试验中催化剂和臭氧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00 g/L和260 mg/(L·h)。
一种新型自动化总酚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杜松,王吉坤,李璇,寇丁桀,谯贵川,黄荣法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密度  检出限  加标回收率  总酚自动测定仪  准确度  描述: 介绍了一种基于自动化测定仪的新型总酚检测方法,将其与传统手动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 5 mg/L,仪器误差≤3%,仪器精密度≥95%,加标回收率在96%~103%。与传统人工滴定方法对比,该法误差更小,可减少实验人员与有毒药品接触。
基于三维有限元法的碾压砼拱坝应力仿真计算研究
作者: 马连军,张超,李远贤,肖春丽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拱坝  三维有限元法  温度场  仿真分析  应力场  描述: 为防止大坝因局部拉应力过大而产生坝体拉裂现象,基于拱坝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场基本原理,以江西省萍乡市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为例,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拱坝施工期与运行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拱坝的施工与设计中未采取温控措施、不设置分缝,坝体拉应力过大,超出了碾压砼的抗拉强度,对大坝防裂稳定不利;对拱坝合理地设置横缝和诱导缝,采取温控措施,坝体高拉应力区的应力可得到有效改善,应力得到了释放,最大拉应力小于碾压砼的抗拉强度,有利于大坝防裂,为坝体稳定提供了保障。
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
作者: 邵龙义,李英娇,靳凤仙,高彩霞,张超,梁万林,黎光明,陈忠恕,彭正奇,程爱国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华南地区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  描述: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可进一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潮坪—潟湖、滨海平原和滨浅海等7种沉积类型。陆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上扬子地区的四川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东南部湘赣粤滨浅海。在晚三叠世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构造应力转换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次为河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主要分部在四川盆地的乐威煤田以及华蓥山煤田、湘赣粤滨浅海地区的湘东南至赣西萍乡一带。
背景装饰 背景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