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困境与个人道德重建研究
作者:
卓玲,陈京明,周利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仰缺失
个人道德重建
道德困境
社会转型
描述:
我国当下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期,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代表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体系不断受到挑战以至日趋瓦解,而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又还未形成,因此部分人群在心态上开始呈现出某种价值虚无主义的趋势。他们弱化人际交往中情感、友情的因素,增加经济、功利的因素,逐渐否定信仰的作用,导致信念丧失、职业道德败坏,表现出对善的漠视和对恶的纵容。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虚无的影响下,一部分人产生了内心价值诉求上的困惑,道德信仰处于缺失状态。作者认为,道德信仰缺失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缺乏主导道德规范观念的原因。因此,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信仰应当明确理想信念方向,既不能抛弃中国传统道德信仰精华和近代革命精神,又不能忽视公民日常物质利益需求和心理利益补偿需求;既要体现当下的现实性,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学习王尔德与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对唯美艺术价值的追求,以道义和仁爱的力量来对人们灌注一种人文关切。通过“爱”的教育以及唯美“艺术”价值追求来超越虚无,从而化解内心道德困境,达到在个人层面上重建自我内心道德的目的。
主体性困境之忧患意识在后殖民小说中的体现——以库切小说为例
作者:
陈永国,陈京明
来源:
暂无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困境
后殖民小说
忧患意识
库切
描述:
在后殖民语境中,主体性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根据黑格尔和萨特的定义,主体性在这里主要是指一种主导性的身份和地位,即一种主导性主体,而他者则主要是作为其对立面而存在,是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或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是后殖民理论家和所有后殖民作家谈论的主要话题。对在后殖民语境下所存在的主体性困境的关注则成为大多数后殖民小说不变的主题,它体现了后殖民小说家们对这种主体性困境的忧患意识。而当代著名南非白人流散作家库切及其小说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