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探索宗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推进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第六届宗教社会学论坛综述
作者: 高梦琪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2018年5月6日至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岐宗教学研究基地承办的"宗教与社会秩序——第六届宗教社会学论坛"在江西萍乡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云集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与学术机构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收到论文37篇,围绕核心议题"宗教与社会秩序"展开了具有广度与深度的研究与探讨。其内容既包括宗教学理论层面的辩证分析,又兼备具体宗教现实层面
试论宗教对中西文学中死亡意识差异的影响
作者: 吴芳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死亡意识  中国文学  生命意识  安娜·卡列尼娜  宗教  死亡的恐惧  焦仲卿与刘兰芝  中西文学  意识差异  描述: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比如面对“死亡”这样一个人类都共同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中西方的人们就存在着种种的差异。而“死亡”作为文学中永久表现的题材,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情感态度。这当然也是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所致,而其中,宗教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宗教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文化现象,它千百年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即使在似乎没有什么宗教传统的中国,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更不用说深受宗教影响的西方了。死亡,是整个人类共同承担而又无法摆脱的命运安排。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也是人类生命共有的
谈卢梭东方式自然观
作者: 吴芳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卢梭  “回归自然”  意识形态领域  自然观  东方  功利主义  《荷马史诗》  宗教著作  描述: 在欧洲,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人一直处于自然的对立面,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中世纪的宗教著作,呈现的都是人为了生存必须和自然做艰苦卓绝的斗争,更多地肯定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铸成了人对自然的利已主义和功利主义态度,更多地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这样,人类将自身从自然的整体中分裂出来。直到18世纪卢梭的出现,他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提出“回归自然”。他的“回归自然”的思想影响了当时和后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更给人类去探索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卢梭的自然观是他一切思想形成的基础和根源,他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深深地刻上了他自然观的印痕,而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今天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他的《新爱洛伊丝》和《忏悔录》、《漫步与遐想》也都与他的自然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自然是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所构成的美妙世界卢梭是法国第一个将大量的自然风景引入著作的作家,称得上是一个描绘大自然的伟大画家,他将大自然的美景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充满热爱和崇拜之情。《新爱洛伊丝》中有大量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男主人圣普尔痛苦地离开朱莉时,在他的第二十三封信中详细地描绘了...
论杨岐禅宗文化对民众思想行为的影响:基于非正式制度对公共管理的作用
作者: 王朝新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宗文化  禅文化  非正式制度  思想行为  民众  禅师  公共管理  临济宗  描述: 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方会禅师(996-1049)住持杨岐山普通寺。方会禅师上秉佛祖心宗,中承历代祖师道统,将当时已形成宗派的临济禅文化发挥到巅峰。
芦溪县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 谢培选,欧运秀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民俗文化  调研  芦溪县  现状  思考  描述: 为挖掘、保护、传承和管理芦溪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对其现状进行摸底调研,结果表明:婚丧文化成为芦溪乡村普遍流行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是村民最感兴趣,它最能丰富村民生活、能传递正能量;宗教文化在村民中亦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民间戏曲文化和民谣文化成为了最能推动乡村旅游的"排头兵";祠堂、谱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乡村安定团结;医筮文化和命相文化在调查中被认为是消极作用最大的乡村传统文化。摸底调研对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秀美芦溪乡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沉浮中寻找个人存在——重读《春桃》、《玉官》
作者: 谭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春桃》  《玉官》  消解  构建  描述: 许地山在《春桃》、《玉官》中从道德和精神两个层面来描写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以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来关注个人命运以及生存的价值.同时,虚无的宗教精神又让他把生活的悲喜看作生活的常态,消解着命运,在构建与消解中寻求包含着爱与善的生活.因此作为“五四”启蒙小说家把他的作品不仅适合当时社会,也同样可以启蒙着当今社会.